夜上海社区论坛

上海的形成与发展(上海的演变与发展)

本文内容以关键词上海的形成与发展为核心展开讲解,通过阅读本文你将充分了解关于上海的演变与发展、上海的发展史、上海的历史发展历程的相关问题。

文章目录

  1. 上海的演变与发展
  2. 上海的发展史
  3. 上海的历史发展历程

上海的演变与发展

上海,简称“沪”,读音为hù,而不是(lu)。沪读音【hù】,意思:

1.〔沪渎〕古代称松江的下游,在今中国上海市。

2.中国上海市的别称(相传境内的吴淞江就是古代的“沪渎”,因而得名)。

上海,简称“沪”或“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中国的经济、交通、科技、工业、金融、贸易、会展和航运中心,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是长江经济带的龙头城市,隔东中国海与日本九州岛相望,南濒杭州湾,北、西与江苏、浙江两省相接。

上海的发展史

从上海国际饭店到上海中心大厦,在近现代史上上海的摩天大楼一路领跑全国建筑高度。你可知道一千多年前上海高度独领风骚数百年的建筑其实只有40米。上海建筑千年来是如何从40米升到632米的?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977年,龙华古塔:40.40米,保存最完整古塔独领风骚940年。相传古塔是东吴孙权为孝敬母亲而建。唐未时在战乱中被毁,北宋时期(977年)吴越忠懿王重建了古塔。

1916年,有利银行大楼:45.75米,打破近900年的’最高’纪录!成了外滩最具标志性建筑之一。

1928年,海关大楼:78.2米,外滩最具标志’亚洲第一钟楼’。

1934年,上海国际饭店:83.8米,国人自建的第一座’摩天大楼’,成为当时东亚最高的建筑’远东第一楼’的称号,维持近半个世纪。

1955年,中苏友好大厦:110.4米,上海历史上的第一座展览馆。这幢俄罗斯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顶端那颗镏金五星,一度成为上海的制高点。

1983年,上海宾馆:91.5米,真正超过上海国际饭店的建筑。宾馆专门接待外国游客,港澳同胞和华侨。34年前就是四星级国际旅游宾馆。

1993年,东方明珠电视塔:468米,上海高度的一次质的飞跃。

1999年,金茂大厦:420.5米,重新夺回中国大陆第一高楼。在新中国成立前,全国最高楼宇几乎都集中在上海外滩。1968年广州宾馆以88米的高度成为全国第一高楼之后,整整31年上海都与’全国笫一高楼’失之交臂。直到1999年上海金茂大厦建成。

2008年,上海环球金融中心:492米,世界最高的平顶式大楼诞生。再一次刷新了上海的高度。

2016年,上海中心大厦:632米。亚洲第一,世界第二高楼。虽然2008年遭遇了经济危机,但中国的摩天大楼的脚步并未放慢,上海中心大厦在全国人民的关注下成型。

截止到目前,上海中心大厦不仅是亚洲第一高楼,也是仅次于迪拜哈利法塔的世界第二高楼!

上海的历史发展历程

  古代

  春秋属越国东境,战国时属楚国,曾经是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邑,贯穿现代上海的黄浦江也称春申江,故上海别称为“申”。

  公元四、五世纪时的晋朝,松江(现名苏州河)和滨海一带的居民多以捕鱼为生,他们创造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叫“扈”,又因为当时江流入海处称“渎”,因此,松江下游一带被称为“扈渎”,以后又改“扈”为“沪”。

  “上海”因位于松江(吴淞江)下游支流“上海浦”而得名。

  唐代中叶始置华亭县,位置在今天松江区,是上海地区建县之始。宋末置上海镇。

  1292年,元朝设上海县,县治在今天上海市中心黄浦江沿岸,一般被视为上海市历史的起点。

  明朝时,上海逐渐兴盛,1553年,为抵倭寇筑上海城(在原南市区,现与黄浦区合并),归属南直隶松江府管辖。松江府辖境为全国最大的棉纺中心,除华亭县外,另有青浦县(今青浦区)、金山卫(今金山区)等。

  清朝沿袭明制,归属江南省松江府,设江海关。

  近代

  上海开埠至1912年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依照1842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上海在1843年开辟为中国五个对外通商口岸之一,英国、美国和法国陆续在上海设立了居留地,在太平天国战争期间於1855年小刀会的广东人刘丽川、1860年6月太平军赖文光、1862年初太平军李秀成共三次占领部份上海发生战役,1854年成立了自治机构工部局,事实上演变成独立于清朝地方政府行政与司法管辖权之外的租界。

  此后,在上海形成了2个租界与中国地方政府分割管理的局面:今上海市的黄浦、静安、虹口、杨浦四个区主要是上海公共租界(以英美为主),长宁区是上海公共租界越界筑路区,卢湾、徐汇两区主要是上海法租界,而闸北区和原南市区两片中国管理的区域(华界)则被租界分割为互不相连的两块。

  开埠后的近代上海迅速成为远东最繁荣的港口和经济、金融中心,是近代亚洲少数的国际化大都市之一,被称为“十里洋场”。租界的存在使得上海未被战火所波及,并享有实际独立的地位和充分的国际联系,同时也给上海带来了时至今日的持续繁荣。

  现代

  北洋政府时期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前后,清朝的旧势力尚未彻底清除,民国的新势力尚且稚嫩,从中央到地方,军阀当道,政府几近瘫痪,社会呈现出一片无序混乱的状态。然而就在同时,上海的租界却有如国中之国,独享着一份特别的平和,甚而,租界在经济、人口等各方面都进一步加快了其发展的速度,由1912年开始至1936年可谓上海租界高度繁荣的一个阶段。

  民国初年,租界以外的闸北和南市(华界)属江苏省,1927年,中华民国政府在租界以外地区设上海特别市,归属中华民国行政院直辖。此时,上海从法律上正式脱离江苏管辖,同时并入江苏省上海县、宝山县17市乡。1930年7月,改称上海市。

  20世纪初,在上海陆续发生了一系列影响到中国命运的政治事件。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

  随后1922年7月和1925年1月,又分别召开中共二大和四大。

  1925年5月30日,由于日本内外棉纱厂厂主枪杀罢工工人,上海学生、市民聚集在上海最繁华的商业街南京路上的老闸捕房门前进行抗议,英国巡捕开枪射击,造成了五卅惨案,从而引发全国性的反英运动。

  1927年4月12日,在上海闸北发生了四?一二事件,国民革命军第26军对工人纠察队强行缴械,造成大规模流血事件,开始了国共分裂。在事件的前夜,上海黑社会领袖杜月笙诱捕并杀害了上海总工会负责人汪寿华。

  此后,中国共产党(1921年在上海法租界秘密成立)的中央机关仍然隐藏在公共租界中区闹市的云南路达数年之久,直到1933年江西苏区稳固后才迁往那里。

  1931年6月22日,中国共产党第三任最高领导人向忠发在上海被国民政府抓捕,随即叛变并被杀。

  国民政府时期

  1928年4月1日,国民政府在首都南京成立,上海因为地理优势,随即成为全国的经济与金融中心,直至今日。

  1931年9月18日,日本在东北制造九一八事变后,又在上海借口5名日本僧人在位于杨树浦引翔港的三友实业社(今长阳路双阳路口)门前被中国工人殴打,而挑起一二八事变,中日两国在上海闸北区激烈的军事冲突持续时间长达一个多月,以至于南京国民政府也暂时迁移到洛阳。

  1937年8月13日,蒋中正调动大约70万中国军队(包括他的大部分精锐部队),在上海附近与日军展开长达3个月的淞沪会战,虽然中国军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阵亡33万人,空军损失过半。约当时全国三分之一军队兵员),但最终实力占优势的日本军队击败了中国军队,武力占领上海除租界以外的全部地区,日人并将上海改名为大道市,取自礼运大同篇之“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抗日组织铁血锄奸团也同时针对汉奸、日军,展开一连串可歌可泣、热血澎湃的抗日战争。

  在淞沪会战期间,上海公共租界的北区及东区(即今虹口、杨浦两区)作为日军防区和日本势力范围,和华界一样受到重创。上海法租界和苏州河以南的上海公共租界中区及西区则开始了长达四年多的孤岛时期。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对英美宣战,随即日军攻入租界,上海全境被日本占领。后日本将租界“交还”给其扶持的傀儡汪精卫政权,美英也放弃租界。

  1942年起,具有一个世纪历史的租界便不复存在了。1945年上海由中华民国接管。此后到1949年5月,上海一直由国民政府接管统治。

  1946年,国民政府统领的中华民国国军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之间爆发大规模内战(参见国共内战)。

  1949年5月28日,解放军击败国军后控制上海全境,此间,许多与国民政府及海外机构有关的人员、财产和机构追随国民党撤离上海。

  新中国

1949年5月27日,上海获得解放,经过上海历届政府与人民长期不懈的改造和建设,上海成为新中国的重要的工商业基地。

  改革开放后的20年(1978-1998年),特别是1993年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上海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她正日举国成为中国的经济、金融、科技、信息、文化中心,一座国际化的现代大都市正在形成

LEAVE A RESPONSE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