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以关键词上海发展史简介为核心展开讲解,通过阅读本文你将充分了解关于上海发展历程简介、上海最新发展史、上海三十年发展史、上海发展史全过程、上海的发展史及现状的相关问题。
文章目录
上海发展历程简介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与建设历程:
一、党的一大: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二、党的二大: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2年在上海召开。
1922年,中共二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现阶段的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是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二大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
三、党的三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3年,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
1923年,党的三大召开,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思想、组织上的独立性。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形成了新三民主义,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四、党的四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5年四大召开,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
四大的缺点和不足是:虽然提出了领导权的问题,但对于如何争取领导权,缺乏具体明确的方针,只讲对群众运动的领导权,而完全忽视了对政权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提出了农民是革命同盟军的问题,但没有提出土地革命这一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思想。
五、党的五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7年五大召开,大会虽然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但对争夺革命领导权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如改造武汉国民党、改造武汉国民政府、组织和扩大党对革命武装的领导等问题,均未做出切合实际的回答。
大会对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实质和危害也缺乏深刻的认识。五大实际上并未解决挽救时局的问题。
六、党的六大:唯一一次在国外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8年六大在莫斯科召开,中共六大制定的路线基本是正确的,对后来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但这次会议也存在着缺点,即对中间阶级的作用、反动势力内部的矛盾缺乏正确的估计和政策,特别是对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仍旧把城市工作放在全党工作的中心,这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消极的影响。
七、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1931年,中国共产党在江西瑞金召开全国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
1945年七大在延安召开,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这是七大做出的历史性贡献。大会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八、党的八大: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1948年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战略决战的第一个战役。
1951 年西藏和平解放后,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1956年八大召开,大会正确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由于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八大是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九、党的九大:文化大革命中的大会
在1964年底到1965年初召开的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上,周恩来同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郑重地向全国人民提出四个现代化的任务
1969年九大召开,九大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使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合法化,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
十、党的十大:文化大革命中的大会
1973年党的十大召开,继续了九大的“左”倾的错误。
十一、党的十一大:文化大革命中后的首次大会
1974 年,中国赶走南越侵略军,收复西沙群岛。
1975 年的全面整顿工作由邓小平主持进行。
1977年党的十一大召开,虽然宣告“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但仍然肯定“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直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才将党和国家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从而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十二、党的十二大: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1979年3月,邓小平同志在中共中央召开的理论工作务实会上作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讲话。
1982年十二大召开,邓小平在这次大会上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崭新命题。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十三、党的十三大: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987年十三大召开,十三大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大会还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经济发展分三走、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并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
1988年9月,邓小平同志根据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现状,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和现状告诉我们,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正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向生产力诸要素全面渗透,同它们融合。
十四、党的十四大: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后,为党的十四大召开作了充分的理论准备,1992年10月十四大召开,这次大会作出了三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
一是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二是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三是要求全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十五、党的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1997年党的十五大召开,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大会指出,中国共产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十六、党的十六大:与时俱进的大会
2002年党的十六大召开,这次大会是我们党新世纪乘胜前进,规划制定新世纪中国发展重大战略的会议,也是与时俱进,为指导思想增添理论新成果的代表大会,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把“三个代表”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实现了我们党承前启后,完成整体性新老交替的任务。
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十七、党的十七大: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的大会
2007年党的十七大召开,党的十七大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争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十八、党的十八大:中共十八大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总结过去5年的工作和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实践,回顾总结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
全面审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全面把握我国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科学制定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对全面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战略部署,进一步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继续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继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上海最新发展史
上海命运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战天斗地不畏艰难、奋发向前的发展史的缩影。上海从一个小渔村到一个国际大都市,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上海在各条战线硕果累累前途无量。揭示了一个民族要具有顽强不屈的生命力,在一个伟大、光荣、而正确的领导下,就会不断创造出一个个人间奇迹和辉煌。
上海三十年发展史
古代
春秋属越国东境,战国时属楚国,曾经是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邑,贯穿现代上海的黄浦江也称春申江,故上海别称为“申”。
公元四、五世纪时的晋朝,松江(现名苏州河)和滨海一带的居民多以捕鱼为生,他们创造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叫“扈”,又因为当时江流入海处称“渎”,因此,松江下游一带被称为“扈渎”,以后又改“扈”为“沪”。
“上海”因位于松江(吴淞江)下游支流“上海浦”而得名。
唐代中叶始置华亭县,位置在今天松江区,是上海地区建县之始。宋末置上海镇。
1292年,元朝设上海县,县治在今天上海市中心黄浦江沿岸,一般被视为上海市历史的起点。
明朝时,上海逐渐兴盛,1553年,为抵倭寇筑上海城(在原南市区,现与黄浦区合并),归属南直隶松江府管辖。松江府辖境为全国最大的棉纺中心,除华亭县外,另有青浦县(今青浦区)、金山卫(今金山区)等。
清朝沿袭明制,归属江南省松江府,设江海关。
近代
上海开埠至1912年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依照1842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上海在1843年开辟为中国五个对外通商口岸之一,英国、美国和法国陆续在上海设立了居留地,在太平天国战争期间於1855年小刀会的广东人刘丽川、1860年6月太平军赖文光、1862年初太平军李秀成共三次占领部份上海发生战役,1854年成立了自治机构工部局,事实上演变成独立于清朝地方政府行政与司法管辖权之外的租界。
此后,在上海形成了2个租界与中国地方政府分割管理的局面:今上海市的黄浦、静安、虹口、杨浦四个区主要是上海公共租界(以英美为主),长宁区是上海公共租界越界筑路区,卢湾、徐汇两区主要是上海法租界,而闸北区和原南市区两片中国管理的区域(华界)则被租界分割为互不相连的两块。
开埠后的近代上海迅速成为远东最繁荣的港口和经济、金融中心,是近代亚洲少数的国际化大都市之一,被称为“十里洋场”。租界的存在使得上海未被战火所波及,并享有实际独立的地位和充分的国际联系,同时也给上海带来了时至今日的持续繁荣。
现代
北洋政府时期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前后,清朝的旧势力尚未彻底清除,民国的新势力尚且稚嫩,从中央到地方,军阀当道,政府几近瘫痪,社会呈现出一片无序混乱的状态。然而就在同时,上海的租界却有如国中之国,独享着一份特别的平和,甚而,租界在经济、人口等各方面都进一步加快了其发展的速度,由1912年开始至1936年可谓上海租界高度繁荣的一个阶段。
民国初年,租界以外的闸北和南市(华界)属江苏省,1927年,中华民国政府在租界以外地区设上海特别市,归属中华民国行政院直辖。此时,上海从法律上正式脱离江苏管辖,同时并入江苏省上海县、宝山县17市乡。1930年7月,改称上海市。
20世纪初,在上海陆续发生了一系列影响到中国命运的政治事件。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
随后1922年7月和1925年1月,又分别召开中共二大和四大。
1925年5月30日,由于日本内外棉纱厂厂主枪杀罢工工人,上海学生、市民聚集在上海最繁华的商业街南京路上的老闸捕房门前进行抗议,英国巡捕开枪射击,造成了五卅惨案,从而引发全国性的反英运动。
1927年4月12日,在上海闸北发生了四?一二事件,国民革命军第26军对工人纠察队强行缴械,造成大规模流血事件,开始了国共分裂。在事件的前夜,上海黑社会领袖杜月笙诱捕并杀害了上海总工会负责人汪寿华。
此后,中国共产党(1921年在上海法租界秘密成立)的中央机关仍然隐藏在公共租界中区闹市的云南路达数年之久,直到1933年江西苏区稳固后才迁往那里。
1931年6月22日,中国共产党第三任最高领导人向忠发在上海被国民政府抓捕,随即叛变并被杀。
国民政府时期
1928年4月1日,国民政府在首都南京成立,上海因为地理优势,随即成为全国的经济与金融中心,直至今日。
1931年9月18日,日本在东北制造九一八事变后,又在上海借口5名日本僧人在位于杨树浦引翔港的三友实业社(今长阳路双阳路口)门前被中国工人殴打,而挑起一二八事变,中日两国在上海闸北区激烈的军事冲突持续时间长达一个多月,以至于南京国民政府也暂时迁移到洛阳。
1937年8月13日,蒋中正调动大约70万中国军队(包括他的大部分精锐部队),在上海附近与日军展开长达3个月的淞沪会战,虽然中国军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阵亡33万人,空军损失过半。约当时全国三分之一军队兵员),但最终实力占优势的日本军队击败了中国军队,武力占领上海除租界以外的全部地区,日人并将上海改名为大道市,取自礼运大同篇之“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抗日组织铁血锄奸团也同时针对汉奸、日军,展开一连串可歌可泣、热血澎湃的抗日战争。
在淞沪会战期间,上海公共租界的北区及东区(即今虹口、杨浦两区)作为日军防区和日本势力范围,和华界一样受到重创。上海法租界和苏州河以南的上海公共租界中区及西区则开始了长达四年多的孤岛时期。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对英美宣战,随即日军攻入租界,上海全境被日本占领。后日本将租界“交还”给其扶持的傀儡汪精卫政权,美英也放弃租界。
1942年起,具有一个世纪历史的租界便不复存在了。1945年上海由中华民国接管。此后到1949年5月,上海一直由国民政府接管统治。
1946年,国民政府统领的中华民国国军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之间爆发大规模内战(参见国共内战)。
1949年5月28日,解放军击败国军后控制上海全境,此间,许多与国民政府及海外机构有关的人员、财产和机构追随国民党撤离上海。
新中国
1949年5月27日,上海获得解放,经过上海历届政府与人民长期不懈的改造和建设,上海成为新中国的重要的工商业基地。
改革开放后的20年(1978-1998年),特别是1993年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上海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她正日举国成为中国的经济、金融、科技、信息、文化中心,一座国际化的现代大都市正在形成
上海发展史全过程
上海是中国最具有国际化特色的城市之一,也是中国最具有现代化特色的城市之一。上海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当时上海是一个小渔村。随着时间的推移,上海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商业中心和港口城市。
19世纪末,上海成为了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当时,上海的经济和文化发展迅速,吸引了大量的外国投资和移民。上海的外滩、南京路等地成为了国际知名的商业街区,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商人。
上海的发展史及现状
上海
中国百货的先行者
拥有“中华第一街——南京东路”的上海一直是中国商业发展的先行者,中国第一批百货公司永安 (今永安百货)、大新 (今第一百货)、新新 (今食品一店)、先施(今时装公司大楼)在20世纪初就已出现,引领中国百货行业。
先施百货:由华人创办的第一家大型百货商场,于1917年10月20日建成先施公司开业,当年百货所在的先施公司楼上建设了上海最早的屋顶花园和游艺场,曾吸引了无数上海市民。
永安百货:开启了上海的“摩登”时代,1918年开业时打出顾客至上的口号,当天的营业额高达18000元,营业额超越了先施百货。
北京
新中国第一座大型百货
80年代末至90年代末,北京掀起了建立百货商店的热潮,大量百货店涌现,发展至今,其中很多百货品牌依然为北京商业地产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百货界的“老大哥”——王府井百货。
王府井百货,建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成立后,由国家投资建造的第一座大型百货商店,又称“新中国第一店”,这座北京乃至全国知名的百货大楼的出现,为王府井商圈雏形的确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其资源优势在于“百货、化妆品、服装、鞋”这样的零售类商业内容,是本地人以及游客最乐于光顾的商场之一,王府井百货也因多年历史及超高人气,确立了在北京商业地产市场中的“老大哥”地位。
广州
老广的“逛街”体验
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人民南路、十三行等临街商铺、专业市场,让老广有了“逛街”初体验,它们也是后来商业步行街的雏形。
1995年,“中国第一条开通的商业步行街”上下九诞生,北京路步行街亦随后开通,两者一跃成为广州最繁华的商业集散地。